华尔街先驱报

王国维先生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皖南,不仅有山有水,还真有“戏”。

面具一戴,傩戏开演。

来到盛大、喜庆的池州傩戏舞台边,观众仿佛进入一种从未断流的古老文化深层的缤纷世界。

旗伞遮云,傩腔悠扬。在社树下行礼拜之仪后,戴“玉帝”面具和戴“土地”面具者开始对舞。舞毕,领头的“会首”大声喊断:“古老钱、古老钱,(嗬! )里面方来外面圆,(嗬! )风调雨顺,(嗬! )国泰民安。 (嗬! )……”演员独舞,单手执伞迅速腾挪跳跃,越舞越快,锣鼓急速敲响,仪式达到高潮……

这是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村民们龙年正月巡游的一幕。

傩仪表演。饶颐摄

没有弦乐伴奏,应和着简单、粗犷的锣鼓铿锵,傩戏艺人演出心口相传、不同家族不同规式的秘戏。有完整故事的傩戏,也有范式成熟的傩仪、傩舞。戏剧动作浑朴拙怪,唱腔粗犷简陋, 散漫不羁却有种奇异的力量,屏息凝听时动人心魄。

如今,池州当地刘、姚、曹、章、柯、吴、汪等数十个大姓家族,每年两次举行傩仪祭祀活动,正月初七至十五举行的叫“正月傩”。池州古时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封地,农历八月十五,当地人祭祀这位编纂了 《文选》的古代政治文化名人,叫“八月傩”。

池州傩戏,2006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遗名录。贵池区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上世纪80年代,被傩戏及其面具所震撼的著名剧作家曹禺,曾发出了“中国戏剧史应当重新改写”的感叹。

傩戏,这“戏剧艺术的活化石”,集中、系统地保留着特殊的古老文化。如能经过更时尚精致的技术表达,安上年轻人当下的审美“接口”,很快就能转换为散发青春光彩的当代艺术。

傩仙镇全景。饶颐 摄

在苍莽山野的徽派建筑群落里,伴随浑朴拙怪的戏剧动作,一声声夹杂着山歌、号子等方言土调的傩戏唱腔响起,山野乐舞、古老礼仪,结合剧情、特效、武术,展现奇异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符号,牢牢吸引全场观众,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记者近日来到池州市贵池区。在马衙街道的国家4A级景区——九华天池的入口处,一座投资1.5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傩仙镇”,今年4月20日一经推出,很快就火爆“出圈”。

“傩仙镇”引进浙江象山影视城专业编导团队,以池州傩戏代表性剧目《打赤鸟》为素材,保留剧种风格,优化运用声、光、电等,打造出核心项目实景剧《傩王传奇》,向游客呈现一出精彩纷呈的傩王故事。

傩仙镇演出现场。饶颐 摄

傩戏“老把式”与新业态、新潮流融汇碰撞,解锁全新的打开方式。

红灯笼、石板路、青瓦石墙,融汇徽派古建风格,古色古香……这座以“傩”元素为核心、以“仙侠”为主题的小镇,演员、店铺员工等都化身为NPC(非玩家角色),与游客进行互动,或表演傩戏片段,或讲述傩文化的故事。贯穿景区内容的NPC体验活动全链条,推动实景演艺、民宿休闲、商业消费等业态沉浸式互动,让游客轻松愉快地深入了解池州傩文化。

点灯、傩游快闪、傩王传奇等精彩的傩戏表演, 透过文旅融合,营造“中式浪漫”,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年轻态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截至目前,“傩仙镇”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国庆期间,接待游客6.31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餐饮等综合消费额近400万元。

“我们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墩上街道山湖村傩戏高跷马表演团队进驻‘傩仙镇’定期表演,用真金白银支持地方傩戏班子‘进镇、上台’。”贵池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将傩戏元素融入旅游业态,利用文旅产业让傩戏‘活起来’,有了产业,更能引导年轻人留下来,有利于寻找更多接班人。”池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刘当明说。

近年来,池州市不断加强对傩戏的保护、传承,组织农村各傩戏会开展每年一度的青山庙会和池州傩精品展演,推进各类傩展演、巡演、非遗进校园、进景区。

傩文化产业链条越摊越长。“我们打造棠溪、梅街、墩上、马衙等乡镇街道的傩文化精品‘非遗’旅游线路,建立研学基地,推动傩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将美食、展览、文创、民俗等嵌入链条,年接待体验游客、研学团体等近万人次。”贵池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贵池区投入保护资金3500万元,建成傩文化展示馆、池州傩戏之乡主题公园等,集中展示傩面具、服装、道具等。该区与池州学院开展文创共建,推出傩系列文化衫、茶具、文具等文创产品30余种;引导相关企业入驻移动互联网平台,让非遗从“展品”变“产品”。

对“戏曲活化石”的深耕,不断产生新的文化内容。傩戏与其他业态“跨行”结合,达成模态化“破圈”。千年傩戏, 不断上新“挪活”。

记者:徐建 吴晓征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