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红云花馍合作社”使当地手艺人脱离了“单打独斗”,走上了社员共同致富的新坦途
《华尔街先驱报》渭南讯 4月1日下午,在陕西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位民间艺人用手中的面团,借针、梳、刀、剪工具,靠揉、捏、剪、修手工,通过民间巧手,让案上的面团化身栩栩如生,亮丽多彩的花馍,就像一场陕西民俗文化的视觉盛宴。

4月1日,陕西澄城红云花馍展品。

4月1日下午,陕西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花馍制作场景。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尹杰表示,民间有奇品,更有奇人,澄城花馍不仅是美食,更像是是指尖上的艺术珍品。

4月1日,陕西澄城红云花馍展厅一角。
澄城面花是北方面食中的一朵奇葩,是民间口口相传的纯手工艺术,根据考古资料分析,其工艺可追溯到汉初,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花馍就是陕西澄城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术品,作为民俗艺术品,花馍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民俗文化生活,也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淳朴意愿,三秦儿女的聪明才智,在关中渭北高原代代相传……

澄城花馍非遗传承人申红云。
据记者了解,澄城花馍非遗传承人申红云,自幼喜爱花馍制作。在她的眼里,花馍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深深吸引着她。从记事起,便跟随村里的老人们学做花馍,婆婆是远近闻名的花馍制作能手,在她的传授指导下,上百种花馍样式,也让申红云逐渐“馍式在心”。
为了做出独具地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花馍,申红云和丈夫惠相楼到省内外参观、参展、参赛、培训取经,登门拜访老一辈面花制作能手,挖掘传统技艺。2017年3月8日,传承人申红云和丈夫惠相楼,联合女儿和姐妹们办起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红云花馍》商标。先后对“龙凤枣山 龙凤鸡 龙凤老虎 龙凤寿桃” 等几组花馍作品的版权进行了登记。
合作社成立以后,经过多方努力研修、研习、传承、创新的面花作品荣获多个奖项和证书。其中开发的面花精品《龙凤寿山》、《镇宅老虎》、《龙凤鸡》、《盛世牡丹》等多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上海进博会、杨凌农高会、陕西宾馆、体育展馆、西安丝博会等精品展,同时多次赴香港、澳门等地参加非遗巡回展。2024年,有上山虎、龙凤枣山等8个作品被选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几年间,她的红云花馍产品远销甘肃、安徽等地,并成功出口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红云花馍12个作品更是惊艳亮相欢迎晚宴。

4月1日下午,陕西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
4月1日,在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惠相楼看着展厅里的百余件大型面花自豪地对记者说:关中渭北地区的面花民俗艺术源远流长,迄今犹兴盛未衰。东府渭北一带的多个县(区),都流行面花艺术,却以澄城县的最为人称道。
记者:罗胜辉
编辑: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