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华尔街先驱报北京4月19日讯 在中国画坛,有一位艺术家,以熊猫为笔下唯一主角,却画出了千种神态、万般意趣。他是刘中——被誉为“中国画熊猫第一人”的艺术家。他的熊猫作品不仅广为流传,更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可感、可亲、可信”的艺术代表。

他的画,不仅仅是画熊猫,而是以熊猫为媒,绘出了一幅幅寄寓东方智慧与人文情怀的心灵图景。


熊猫,是国宝,也是文化符号

熊猫,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祥瑞之兽,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它的温润与和顺,正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而不同”“阴阳调和”的理念相契合。刘中深谙此理,在几十年的笔墨生涯中,他以熊猫为镜,映射中国文化的精气神。

在他的作品中,熊猫不再是动物园里的观赏物,而是一个个具有情感与思想的“文化化身”——它们时而静坐凝望,仿佛在思索;时而翻滚嬉戏,笑意盈然;时而立于山巅,神采如炬,犹如一位从容的大道行者,目送历史长河缓缓流过。


写意与形神:一只熊猫里的东方美学

刘中的熊猫画,并不拘泥于形似,而追求神韵。他以传统水墨为基底,融入现代构图意识,用浓淡相宜、干湿交织的笔墨语言勾勒出熊猫的圆润体态与灵动神情。

尤其难得的是,他对熊猫眼神的刻画炉火纯青。那眼中或清澈天真,或深沉宁静,甚至带有一丝哲思。观者对视之间,往往会不自觉地驻足良久,如同与画中生灵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心灵对话。

“熊猫的气场来自它的眼神,它的宁静与温和,也正是中华文明最温柔而坚韧的精神写照。”刘中如是说。


三态合一:自然、哲思与民族精神的共鸣

刘中先生(左)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熊猫艺术发展基金秘书长徐大伟先生在一起

他将熊猫的形象概括为“三态之美”:静态之美如太极图,黑白之间蕴含天地之道;动态之美似草书狂舞,张弛有度、灵动自如;情态之美则最耐人寻味——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东方精神写照,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性深处的温暖力量。

例如他创作的一幅《熊猫攀石图》,熊猫昂首远眺,身姿稳健,仿佛一位自强不息的登山者。此画无言,却映照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内核。


在水墨留白处,传递世界可懂的中国故事

刘中的作品常常背景留白,却意境深远。他说:“留白,是留给观者想象,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谦和。”他的熊猫常与竹林、山石相伴,画面中自带生态之美。这不仅是一种审美选择,更是对当代“绿水青山”理念的艺术回应。

正因如此,刘中的熊猫不仅在中国备受喜爱,在海外亦屡获盛赞。他的作品先后被多家国际博物馆、政要机构收藏,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道温暖符号。


结语:写熊猫,也是在写中国人的心灵

丹青难写是精神。刘中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功夫,把熊猫写活了,更写出了中国文化之魂。他的艺术,是一场关于“自我认同”的诗意表达,是一条通向世界的文化之路。

他不喧哗,不浮夸,只用毛笔与宣纸,描摹内心与时代共鸣的形象。而当我们站在他画前,看到的不仅是熊猫,更是一个民族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温情表达。

这,正是刘中画熊猫的真正意义。

关于画家刘中

刘中,1969年生于中国北京,法国教育部造型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二级巡视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青联资深委员,北京市青联原常委,中国邮政四川成都“熊猫邮局”名誉局长,四川雅安熊猫宣传大使,北京市红十字会熊猫血宣传大使,中国邮政“我爱大熊猫”国际少儿明信片绘画大赛发起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熊猫艺术发展基金发起人。被誉为“中国画熊猫第一人”,《冰雪国宝万里图》作者,“熊猫中中”IP原创作者,作品曾被选送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埃及、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挪威、新加坡、日本、摩纳哥、瑞士、芬兰、拉脱维亚、蒙古国等多个国家展出,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记者:任海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