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The Wall Street Herald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闭幕 图源IC photo

当地时间11月1日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哥伦比亚卡利结束。

据悉,这场为期12天的大会达成3项共识。

3项共识是:为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创建附属机构;在《公约》中承认非洲人后裔为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为社区制定到2030年工作计划。

那么,这场备受全球关注的大会都在聊些什么?

高度认可协同治理新方案

作为COP16官方议程之一,10月25日召开的“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上,来自联合国、哥伦比亚和中国的官员、学者,高度认可能源、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案。

该论坛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等单位共同举办。

合作组织发布了“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为引导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能源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首批名录从全球130多个案例中遴选出,收录来自中国、新加坡、智利、瑞典、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国10个最具代表性、创新性、成效显著的项目。

红色名录又刷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0月28日更新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把刺猬濒危级别从“无危”上调为“近危”。专家警告,造成刺猬数量锐减的头号因素是车祸。

刺猬 (新华社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制,是全球动物、植物和真菌保护现状最全面、最权威的名录。名录将物种划分为9个等级,按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未予评估。

此外,在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显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树种濒临灭绝。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全球范围对47282个树种的评估,至少16425种树木正濒临灭绝。造成树种减少的因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砍伐、采矿修路等活动。濒危树种较多的国家包括斐济、古巴和马达加斯加。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当天在COP16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述消息。

平台世界级新名片再现中国身影

北京时间10月27日, COP16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宣布,广西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据悉,“自然城市”平台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推进的合作伙伴倡议框架下建立的线上互动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与案例分享平台。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广西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而桂林是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漓江云雾景观 (新华社

此前,中国首批6个城市昆明、成都、湖州、南阳、嘉兴、深圳在2022年COP15期间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中国如何应对?

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COP15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COP16作为“昆蒙框架”达成后的首次缔约方大会,将共同审查“昆蒙框架”实施进展,诊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前瞻性解决方案,为后续目标的实现绘制更为清晰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蓝图。

早在2021年10月,中国便正式宣布,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2024年5月,昆明基金正式启动。

据悉,昆明基金首批支持的9个小额项目覆盖15个国家,包括中东欧区域1个项目、亚太区域4个项目、非洲区域2个项目、拉美区域2个项目。

此次在COP16举行期间,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昆明基金将急发展中国家所急,从“昆蒙框架”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及其数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关键目标入手,实施一批“小而美”的项目,助力发展中国家落实框架目标。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与自然和平相处”。COP16的举行,可以说是对各国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承诺的一次校验。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10月份的两年一度的《生命星球》报告,全球野生动物种群在50年内平均下降了73%。

不得不说,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编辑 孙璐

(综合新华社、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