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跨越山海看中国 “浙里”

 ——“in浙江 连世界”2025海外华文媒体浙江采访行侧记

华尔街先驱报5月1日讯 浙江是一片如诗如画的江南画卷,是千年文化积淀的璀璨明珠,更是新时代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海外华文媒体人眼中的“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是什么样?

在“in浙江 连世界”—2025海外华文媒体浙江行活动上,“澎湃向前的经济浪潮”“绵延千年的文明脉动”“映照日月的赤子情怀”,浙江省侨联副主席胡慧雷用三幅壮美画卷向海外华文媒体展现了浙江特色风貌和气韵神华。

谁是宁波口岸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答案是美国。去年上半年,在宁波口岸前十大贸易国家(地区)中,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位列第一。在宁波,来自美国的几位海外华文媒体忍不住感慨:“这个数据太让人吃惊了!”

从插花艺术的诗意栖居,到科创园区的硬核突破,宁波以“双轮驱动”诠释城市发展蓝图。这里既有‘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宁波正以美学塑魂、以科技铸骨,向世界递交一张兼具文化厚度与产业高度的城市名片。

24晚,采访团一行漫步宁波外滩老街,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现代建筑与欧式建筑辉映,生动演绎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新生。一边走,一边看,甬城“夜经济”别样的烟火气,中东欧商品市集,在记者的眼里,已成甬城市井与霓虹摩登的“双面镜”。

在三江六码头特产店,一位来宁波旅游的游客告诉记者:“在这里,白天在江边走走看看江景,晚上品尝宁波地道的各种美食,好吃又好玩,宁波真的值得来……”

在宁波欧洲总商会总部,在了解完宁波与欧洲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后,法国侨报网主编王萍表示,宁波跟欧洲的经贸关系早已从中东欧国家拓展到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主要经济体,希望宁波保持这样的势头,为中欧提升经贸合作关系注入强劲的浙江动能。

4月25日,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采访团一行了解象山新地标亚帆中心与海洋运动融洽共生;在宁波海洋青创交流中心,浏览象山海洋科技高效转化成果,感知了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蓬勃脉络。象山的“海洋运动、海洋科创”精彩板块,为“年轻态”的滨海之城写下了全新的注脚,让采访团忍不住点赞。

当日下午,采访团一行走进奉化雪窦山弥勒圣坛与弥勒博物馆探访,通过全息影像、数字壁画等现代展陈技术,沉浸式了解佛教中国化历程和佛教文化,在浙东地区的千年传承脉络。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表示:“这座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自然传统元素的建筑,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菲律宾中文电视台记者陈若赞表示:“近年来,菲律宾华人群体对于弥勒文化认同感也愈发深厚,奉化借助高新科技来展现弥勒文化的方式,会被更多海内外的青年朋友所接受。”

同日,采访团还参观了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海上鲜数字展厅过程中,通过展示政企合作项目——“浙里甬惠渔”,海外华媒代表直观感受到平台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点燃“蓝色引擎”,赋能海洋渔业产业提质增效。在茗山智创小镇客厅,海外华文媒体听取了茗山智创小镇发展规划及工作成果。

从明清时期的萌芽,到近代的崛起,再到现代的发展壮大,古码头的繁忙景象、钱庄票号的运作、近代工厂的轰鸣场景,宁波帮博物馆也诠释着宁波帮 "敢为天下先" 的开拓精神。

“带着好奇走进去,带着震撼走出来。”有海外华文媒体表示:“宁波就像一个‘隐形富豪’,来了才知道它的真实实力。宁波应该多邀请更多外籍人士前来寻找商机,以扩大国际影响力。”

天一阁坐落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之畔,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现藏古籍达 30 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 8 万余卷,天一阁以其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与丰富珍贵的古籍收藏闻名于世。

在参访过程中,采访团一行对天一阁的藏书文化、建筑艺术以及历史传承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就各自关注的问题与讲解员展开深入交流。世界侨报总编辑张益波博士表示:“天一阁不仅是宁波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宁波人和媒体人,他将借助海外华文媒体的平台,将天一阁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舟山,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城市,既有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海洋风情。4月26日下午,"in 舟山 连世界"——同舟侨韵·2025 海外华文媒体舟山行采访团来到舟山。

“跨海大桥如巨龙盘踞群岛,自贸区油轮穿梭如织,普陀山佛光与海上风电共绘生态画卷。”舟山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到如今长江经济带的'蓝色门户',舟山正以'侨'为媒,搭建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华尔街先驱报港澳分社社长殷杉在接受舟山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里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技术创新的试验场。舟山粮食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当地各部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结果,实现了园区“1+1>2”的协同效应。他将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以笔触和镜头为载体,向世界传递舟山及定海的成就与风采,全面展现浙江大美画卷中的舟山篇章,让更多人了解舟山、认识舟山、走进舟山。”

4月27日,由浙江省侨联主办的“in浙江 连世界”2025海外华文媒体浙江行"活动进入第四天行程。通过实地探访生态修复工程、艺术振兴乡村样板、智能制造企业和文化地标,全方位感知新时代浙江发展的多维图景。

作为中国首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舟山土地资源紧张,且受台风、风暴潮威胁频繁。传统防洪工程占地广、景观割裂,而东海云廊通过“上景下渠"的复合模式,既节约土地,又提升了城市韧性。

在沿途看到东海云廊沿途设有16座展示舟山渔歌、船模等非遗的景观节点时,欧洲《侨声报》副社长黄美感叹:“这里不仅是防洪设施,更是一条‘民生走廊’,承载着海岛人的记忆与骄傲。”《欧洲时报》英国分社视频部总监田皓雪子也表示,“它将民生工程‘藏’在风景里,是城市空间利用的典范。” 

在定海新建村南洞艺谷乡村艺术馆,由村民绘制的渔民画正在集中展示,主题包括船只、大海、丰收等。参访期间,澳大利亚澳洲亿忆网总编辑王冠仑还购买了两幅渔民画准备带回自己美术馆里收藏。

从“数字化工厂”到“未来工厂”,作为传统制造业出身的正山智能制造,正在打造一个关于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样板蓝图。在正山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宽敞明亮且洁净,板车来回移动运输物料,吊车自动抓取,堆垛机自动搬运,整个生产流程智能而高效,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展示着智能制造的魅力。

“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均无需人工操作,把工厂交给机器,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公司管理人员向采访团介绍说。

在舟山美术馆,一笔一画,一船一帆,述说海渔故事,传承海渔文化,渔民画不仅是色彩斑斓的艺术佳品,更是承载渔民心绪的海洋颂歌。渔民画强烈的视觉感和想象冲击力,也吸引了采访团一行的目光。

4月28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东沙古镇。在青石板铺就的古巷中,手工船模、海洋剪纸、鱼骨画等非遗项目,展示着富有特色的“海味”文化。在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采访团一行也观摩了传统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变迁图片展示。

渔绳结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国定(中)图片:WSH

据记者了解,岱山县紧扣“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两个主旋律,着力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也奏响非遗促共富的“蝶变曲”。

在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采访团被在复垦的火箭盐场上打造出万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的“样板工程”所惊艳,在蔬菜种植区,采访团品尝了园区生产的小番茄、樱桃萝卜等,并对农产品品质赞不绝口。

有海外华媒代表表示:“这里将科技与农业完美融合,不仅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更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无限潜力,让人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当日下午,采访团还赴舟山跨海大桥展览馆,近距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磅礴力量与科技魅力,全面了解世界级跨海桥梁群的建设历程及其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展馆以详实的史料和前沿的数字技术,全景式展现了舟山跨海大桥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的艰辛历程。

通过沙盘模型、多媒体互动装置,采访团也直观了解五座跨海大桥——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的布局与构造;数字化互动屏则展示大桥通车后为舟山带来的交通变革。

“以笔为媒、以镜为窗”,深入宁波、舟山两地,从亚帆中心的绿色智慧场馆到锦浪科技的新能源创新,从舟山粮食产业园的“硬核枢纽”到正山智能制造的工业升级,浙江以创新驱动诠释“勇立潮头”的担当。”28日,随着当日行程结束,为期五天的“in浙江 连世界”活动在舟山圆满收官。

宁波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任建成表示,“此次全球传播共同体构建进行时活动,创新采用"媒体观察员"机制,邀请华媒代表担任浙江发展"体验官"。其采编成果通过海外华文媒体联盟、浙商全球传播中心等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分发",覆盖超500万海外用户。我们要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既有江南韵味、又具未来张力的浙江篇章。"

在回程的旅途上,采访团成员、《欧洲华信报》总编辑郭静说:“以笔墨为舟,共谱华媒与祖国深情长卷;以镜头为桥,向世界传递浙江故事澎湃之声。”也为“in浙江 连世界”2025海外华文媒体浙江采访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记者殷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