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华尔街先驱报日内瓦5月20日讯 — 鉴于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全球防控漏洞,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三年多的多边谈判,于5月20日通过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协定,旨在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大流行病。

提升全球协调与快速反应能力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稿中表示:“这项协定是公共卫生、科学和多边行动的胜利,将有助于我们在下一次大流行病到来时,更团结、更高效地应对挑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今天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据悉,此项协定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以124票赞成、零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伊朗、以色列、俄罗斯、意大利、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选择弃权。

该协定的核心目标包括:更早预警、更及时检测、更协调应对大流行风险,并推动全球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法国全球卫生大使安妮-克莱尔·安普鲁(Anne-Claire Amprou)指出:“病毒无国界,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单独应对全球性的健康危机。”

病原体信息共享与疫苗公平获取机制成亮点

协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病原体获取与利益共享机制”(PABS),该机制要求相关国家在发现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时,应“快速且系统性地”向国际社会共享信息。同时,在大流行发生时,参与该机制的制药企业需向世卫组织提供其20%的实时生产产品,其中10%将无偿捐赠,剩余部分则以可负担价格供应全球。

此外,协定还提出“统一健康”理念,即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与环境因素结合考虑,并强化多部门协作,因为全球约60%的新发疾病来源于人畜共患病。

回应公平性关切,避免“疫苗囤积”再现

在新冠疫情期间,曾出现疫苗资源在富裕国家集中,贫穷国家难以获取的局面。该协定的通过,意在解决类似不公平现象,推动全球在危机时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虽然部分国家尚未参与,但专家普遍认为,这份协定为全球未来应对大流行病奠定了制度基础,标志着国际卫生治理迈出了关键一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