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书一切象:魏立刚平城翰墨场”

9月13日至10月31日,艺术家魏立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回顾展——“书一切象:魏立刚平城翰墨场“,将于大同市美术馆的主展厅及2号展厅重磅呈现。近万平米的展厅将史诗般地呈现艺术家从业生涯以来的多个”最“——最大面积的单字(42平米)、最大尺幅的魏氏魔块(30平米)、最大规模的火山口行为书写(2500平米)、最大体量的装置、最全面的艺术生涯梳理、最完整的学术架构搭建。此次展览由朱其、魏红箫联合策展,从艺术家近万件作品中,精选200余件作品,横跨艺术家完整的创作生涯,最早可追溯至其5岁时在父亲《美术字新编》内页留下的笔迹。

大同市美术馆俯瞰,由世界著名的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设计并获多项国际建筑大奖,全地下结构形成雄伟的金字塔建筑布局。

正值艺术家甲子六十之年,亦是自学生时代离乡四十多年后,魏立刚首次归故乡大同举办个人展览,正逢中秋佳节开展也同样意味着游子归来的团圆之意, 为家乡献上一份中秋贺礼。在2024甲辰年之际,同样生于甲辰龙年的魏立刚重新踏上这片曾经养育他的故土——一次相隔60年之久的溯源与回望。由此,艺术家与其团队深入调研故乡在地悠久的人文历史、雄强的地理风貌、走访儿时故地、充分结合美术馆建筑结构本身,使之与其艺术作品发生对话,并全新为此次展览定制数件巨幅作品。在恢宏的美术馆主展厅内,观众得以沉浸式地体悟这位故乡走出去的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与其倾心为故乡打造的书象翰墨震撼能量场。

HOMETOWN
故乡 · 缘起

魏立刚生于山西大同,中国九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是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北魏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公元398年)长达97年之久,命名其为平城。北魏是集多民族文化于大成之丰碑,由于地处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并受多种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思想解放的影响,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多元文化融汇交流特色;此外,位于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广袤的黄土地与起伏的山脉丘陵在这里满目皆是——自然的雄丽和多元交融深深地根植在魏立刚血脉基因中。

大同旧时城楼远眺老照片。

时间推移至二十世纪,这里优厚的煤炭资源赋予了这座城市浓厚的重工业色彩——重型机车、铁路、钢铁煤矿工厂区、庞大的机械生产设备、滚滚浓烟等随处可见。在这样的地理人文背景下,魏立刚从小的视觉景观就被一切有关于“大”、“雄强”、”重型“等的色彩所充斥着。这片故土最早为他种下了后期欲征服巨幅画面与建立辽阔心气的种子。
1964甲辰龙年的除夕夜,魏立刚出生在大同口泉镇。因此,他对有关于”龙“的元素都尤为敏感并经常在其作品中出现。父亲魏秉衡是一位善于工匠的铁路工人,经常被委任负责宣传、壁报、汇演等文艺工作,收集的大量关于美术设计与字体的书籍,这些都为魏立刚带去最早的艺术启蒙。他自小喜欢书画,跟在父亲身后画大型壁报,1975年作品就曾发表在报纸上。
中学时代的魏立刚成绩名列前茅,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曾给华罗庚寄出信件的他从小对数理与几何有着深厚的情节,为后期创作致力于探究结构本身和抽象逻辑埋下了种子。多才多艺的评价一直伴随了他的成长,在钻研数理的同时,他精巧的手上功夫也表现出极强的天赋,绘制大型壁报、研发机器等也组成了他的学生时代——跨学科背景自此时就已然初见雏形。1981年,魏立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

STARTING POINT
天津 · 萌芽

不同于内陆的人文景观,天津这座沿海城市,自19世纪末,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就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与文人墨客在此旅居。这样一座文人气息底蕴浓厚的城市对于魏立刚来说无疑重新激活了埋在小时候的艺术种子。大三那年,魏立刚出任南开书苑主席,组织策划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并结识天津书法名家王学仲、孙伯翔、李鹤年等,由此浸润了古代诗词、金石篆隶等文人修养。王学仲是中国现代书法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对其影响尤深。
在1985毕业那年,魏立刚在校园橱窗内举办了人生第一次个展,并从此毅然决然地选择踏上艺术道路——“不幸的数学失去了你,幸运的艺术得到了你,艺术塑造了你,你刷新了艺术”南开室友毕业赠言。大学四年数学专业的训练,逻辑推理与分析归纳思维得到大幅提升,后期创作中的跨理科背景也正式建立。

魏立刚首次个展自撰前言。1985年

EARLY DEVELOPMENT
太原 · 初期试验

魏立刚毕业后被分配至太原师范学校任教,并开始系统性地钻研傅山书法。在校任教期间,研习书画并与艺术界同行广泛交流并策划多个活动。在1980年代后期的逐渐由传统书法转型成为现代书法新潮的开拓性人物,完成了传统的金石碑帖的正统训练,并于1990年代初完成了书法篆刻的现代主义的前卫转型。

魏立刚《渡舟》,墨、丙烯、宣纸。 1990

EXPLORATION & PRACTICE
北京 · 中西探索与实践

1995年,魏立刚迁居至北京圆明园画家村,成为职业艺术家并广泛接触抽象绘画和国际当代艺术,积极参与和策划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现代书法展。在京城的最初十年,魏立刚由书法系统转向与绘画性的图像对话,即由书法到书写的现代主义,吸收现代主义的一切视觉形式。这一时期,他创造了一种“魏氏魔块”的风格,在一个方块的结构框架中作绘画性的书写实验。“魏氏魔块”的实验性在1980年代末即酝酿雏形,将方块结构看作一种汉字方块字的图像广义的普世结构。

魏立刚 《灯芯与巢》,墨、丙烯、鞋油、缝布。1995

魏立刚 圆明园时期创作,《巴黎信函》,墨、丙烯、信封。 1996

魏立刚 圆明园时期创作,《敦煌裂锦》,20 × 12 cm ,墨、丙烯、信封。1995

这一意义上,魏立刚的书法实验的重心在于一种书与象的关系,并跨越书法作为文化的符号主义,将书法一种置于更为普世主义的视野,即“书一切象”。这一时期的以“魔块”为结构的“象”的实验,越出了传统的以自然之象的联想框架,进入一个全领域的普世范围,即以一切象为象,以一切结构为结构。后者包括工业化的结构以及西方绘画的现代结构。

魏立刚 《藤萝》参展伦敦大英博物馆“惊人之笔: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并被收藏。2002

GLOBAL EXPANSION
全球 · 拓展征程

2005年,魏立刚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艺术大奖并赴纽约考察创作,从此开启全球化拓展征程。在这期间,魏立刚越出了“魔块”阶段,转向毛笔的笔线实验,这是一个更广义的以毛笔的书写性为中心的线条实验,以传统的金石碑学的骨力和气运为内质,同时将线条的书写扩展至现代主义的线条,包括几何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抽象形式的多点实验。这一时期的书写实验,将书法传统的“意在笔先”进一步赋以一种书写的现代内涵。

与ACC主席劳尔夫、副主席萨拉于纽约讲座后合影。 2005

在美国抽象大师布莱斯·马登(1938-2023)画室,探讨东方线条、汉诗字句。 2005

传统书法的“意在笔先”,以“卫夫人笔阵图”为例,每一笔划下笔的前瞬间,关键在意念上对自然意象的联想以及气势的酝酿。魏立刚将传统的笔先之意扩展为以一切意念为意,他的这一时期作品常以世界各国的景地以及政治、历史事件作为标题,由此作为笔先之意。

“植龛-魏立刚书象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现场。2007

与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美术馆长廊的展览旗帜下讨论布展方案。2007

魏立刚《魏州万生园》,墨、丙烯、宣纸。 2016

魏立刚《龍》,土壤、清漆、刀刮布 。 2024

魏立刚《万物察-春》,墨、丙烯、布上。2015

魏立刚《黑孔雀》,墨、丙烯、宣纸。2018

在经历了从“魔块”到线条的两个阶段实验,魏立刚渐入佳境。2015年之后,他回归到了汉字书写的视觉本体,即“字象”。“字象”可以看作前两个阶段的合成,即在书一切象、以一切结构为结构、以一切意念为笔意,最终将这一历程的超越传统的现代性训练,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完成一种正脉探索的“字象”现代性。(文 / 朱其、魏红箫)

关于艺术家

魏立刚 1964年出生于山西大同,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开创书象派与国际书象学社,现任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副会长。魏立刚的艺术创作始于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就读期间,师承王学仲、孙伯翔等。先后主导发起策划多个意义重大的中国现代书法艺术运动展览、论坛、出版等。2005年荣获ACC亚洲文化协会年度艺术家大奖后赴纽约交流创作,后开启全球学术考察驻留,其创作名誉海内外。他以艺术家、策划者、教育者的多重身份致力于书写现当代性的视觉理论研究及东西方文化交流。
其四十余年的职业艺术实践关注探究东方抽象纯粹视觉性及本土文化复兴的使命,把“书写”拓展为对应宇宙万物、建构“结构本身”的艺术形式,打造一种基于汉字线条和空间结构的普世抽象语言,为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早的个人视觉语言之一。
重要收藏机构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西雅图盖茨基金会、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爱尔兰皇宫、不丹王室、皮诺家族收藏、香港艺术馆(HKMoA)等中外艺术机构收藏。

“书一切象:魏立刚平城翰墨场”》有 4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