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华尔街先驱报》岳阳,是一部读不完的历史长卷,是一幅看不厌的山水画卷,是一本绘不尽的文旅诗卷。

3月26日至3月28日,由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日报文旅集团承办的“大美江湖·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在岳阳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尼、法国、委内瑞拉、德国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20余家华文媒体代表参加活动。

高位推动文旅融合

作为旅游城市的岳阳,如何盘活文旅资源,焕发文旅产业魅力,也是外界和媒体关注的话题。

2025中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就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的创新与筹备接受了媒体采访时表示,巴陵全鱼席飘香十里,小龙虾夜市人声鼎沸;龙舟竞渡的号子与一江碧水的水浪交织,构成“昼游江湖、夜品风月”的24小时诗意循环,这将是2025年5月的湖南岳阳。

中共岳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

3月26日,中共岳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在会见到访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表示,坚持“文旅融合”,岳阳将围绕“生态风”“文化味”“国际范”,组织策划“3+5”系列文旅活动,着力打造“屈原、岳阳楼、古琴”三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与“江豚、麋鹿、候鸟、熊猫”四张生态名片。向海内外展现千年古城、现代岳阳的历史之根、文化之魂、奋进之态。

在文旅融合时代浪潮中,岳阳,这座坐拥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的历史文化名城,正以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举措,实现着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强市的华丽转身。当全域和全民成为流量的传播者,山水就成了最好的国际语言。

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勇。

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勇表示,港澳台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中华文明与世界的重要纽带。湖南日报社真心期盼与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一起,通过精诚合作、优势互补、用心用情擦亮非遗品牌,展现岳阳江湖之美,书写媒体合作新篇章。

探山水人文之美

3月26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也沉浸式地感受了岳阳古城的人间烟火。

在岳阳巴陵广场及汴河街,沿青石板路而行,汴河街两侧客栈、酒家、茶社、戏台、楼阁映入眼帘。在巴陵广场“后羿斩巴蛇”雕塑前,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驻足打卡留念。

3月26日 夜晚的汴河街。 

3月26日,夜晚的汴河街。

此前,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曾到访过岳阳,陈林回忆说,在2022年郴州首届旅发大会期间,当时岳阳处处人头攒动,游客“打卡”也“刷卡”,火爆火热的情景让他很是难忘!

德国欧洲新侨网副总编郭纪鹏表示,他深感此次岳阳“非遗”之行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3月27日上午,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首站来到岳阳楼。

岳阳楼,作为岳阳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岳阳楼不仅有豪放派诗人的身影,更有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吟诵之声。站在楼上俯瞰洞庭湖美景,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也感受到“洲渚苍苍,风烟萧萧”的意境。

在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的眼里,岳阳楼呈现的不仅是一幅独特的风景长卷,更是一座鲜活的古代建筑历史博物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已成为岳阳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当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时,《香港商报》的周芷行驻足良久:"这种家国情怀,正是海外华文媒体需要向世界传递的精神内核。"

君山古称湘山、洞庭山,位于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与岳阳楼隔湖相望,相映成趣,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洞庭湖和岳阳楼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的核心景区与岳阳市重要的旅游接待窗口。

“大美江湖·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采访团走进君山岛。

在君山岛,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湘妃祠,听柳毅传书故事,历史满满的厚重感,也让海外华媒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表示,将通过镜头和笔触,向世界展示君山岛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岳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月27日,海外华文媒体一行走进岳阳中华大熊猫苑展开深入调研,旨在通过媒体的镜头与笔触,向全球展示岳阳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生态发展成果。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岳阳中华大熊猫苑自2023年12月21日正式开园以来,便成为岳阳文旅新地标。岳阳中华大熊猫苑不仅是生态保护基地,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大熊猫这个“友好使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屈子文化园始建于2000年,2017年正式开园,占地10平方公里,以屈子祠为核心,集屈学研究、龙舟竞渡、非遗体验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区内现存屈子祠、屈子书院、屈原碑林等古迹,其中始建于汉代的屈子祠为全国唯一纪念屈原的古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美江湖·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采访团走进屈子文化园。

汨罗的屈子祠,也是“岳阳十景”之一,屈子祠始建于汉,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屈子祠前,几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也心生感慨。他们表示,在湖南流放时间长达十余年间,屈原在湘流放的路线图,就是生命痕迹燃烧过程的展现。屈原在《离骚》中提出的“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其强烈的忧患意识,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核心。

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洪玲感慨,当两岸共同的礼乐基因在非遗传承中苏醒,文化的根脉便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

在屈子文化园,有华文媒体记者将园区比作是一部"立体历史教科书"。在他们的眼里,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两岸同源的文化基因,这里既是湖湘文化的DNA库,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乡村的“血脉循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3月28日,记者随“大美江湖·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采访团一行,走进被誉为“民间故宫”的百年明清古建筑村落张谷英村。

“大美江湖·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采访团走进张谷美村。

据了解,在6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张谷英村虽历经沧桑,但其建筑和文化都被保护得完好。在导游的带领下,记者从建筑风格、文化历史、家训族规三方面深入了解张谷英村传统文化。

如何让深藏于乡野阡陌、都市街巷的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何让浸润着匠人匠心的古老技艺、民俗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在张谷英村非遗展示体验中心,从岳阳花鼓戏,到云山高腔;从岳州剪纸,到岳州扇制作;从巴陵青陶制作,到油豆腐制作……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见证着绵延不息的非遗文明传承。当张谷英村的文化遗产被创造性转化,当古老文明在现代文旅中焕发新生,也诠释出 "活态传承" 的深刻内涵。

意大利侨网总编王卫平认为,张谷英村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实料和佐证,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

在张谷英村,路边的土特产琳琅满目,浓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几位摆摊的村民指着自家手工打造的油豆腐、腊肉、干豆角、梅干菜向记者做着宣传推介。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生态旅游的蓬勃兴起,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天的“非遗+旅游”也让村民端稳了“金饭碗”,生态旅游正将眼前的“绿水青山”化作了“幸福靠山”。

在张谷英村,东南亚泰亚传媒网总编王菁野表示:“我早便留意到张谷英村的介绍,十年前就心生向往。此次终能成行,梦想成真的幸福感难以言表。漫步古村,我真切目睹了中华文化在建筑、民俗等方面的鲜活传承,那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着实令人沉醉、赞叹!”

(记者:殷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