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华尔街先驱报北京3月29日讯 2025年3月10日至21日,第69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69)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召开。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张银俊率代表团出席,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演讲,向世界分享中国在青少年健康教育、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方面的实践经验,展现了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妇女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不停奔忙中的张银俊理事长。快言快语的她,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第69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69)会议期间盛况。作为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机构,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在会议期间多次发声,强调教育在促进性别平等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基金会在青少年防艾、性教育、母爱教育等领域的经验。            

“既然避不开,躲不掉,那就只有面对,只有自己走上抗艾战场第一线,与病毒战斗,抢救每一个孩子。这听起来有点像唐吉坷德的精神,但当时的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就豁出去了,毅然辞职,执意要去做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回顾起当年自己走上关爱青少年性教育与防艾领域的公益之路时,张银俊如是说。

1985年,中国出现由美国引入的第一例输入性艾滋病病例。1990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发现146例由静脉注射吸毒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是我国内地首次在本土居民中发现艾滋病传播疫情。1993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宣告成立。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政府严厉打击“黄赌毒”恶性泛滥,从根本上清除艾滋病传播土壤。

当时张银俊作为卫生部一杂志社的记者,参加了由卫生部组织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她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正常人因感染艾滋病后的无限痛苦状况,尤其是那些因母婴感染造成终身痛苦的无辜孩子。那一刻,身为母亲的她内心最强烈的母爱被深深触动 :我必须尽自己所能,勇敢地站出来采取积极行动,为保护天下的孩子们尽其所能。

提起张银俊步入公益事业的领路人一一中国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她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顾明远夫妇。顾先生听了我的陈述后,许久没有言语,后来临别时,他说,在中国这样的国度开展性教育,难上加难,尤其是年轻女性开展性教育,其难度更大,各种流言蜚语都会有,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事今天不做结论,考虑考虑再说。此后一段日子,她几次三番去找顾明远先生和周蕖老师,熟络之后他们说,只要你坚持做性教育,我们就支持!顾先生严肃地说:“这在中国可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你有勇气,勇气可嘉,我没有理由不支持!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于是,雷厉风行的张银俊果断辞职,创办了专门做青少年防艾、性健康教育的公益组织一一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又于2014年创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回顾青爱成立之初最困难的是什么?如何保护好孩子们?如何让青少年远离艾滋病感染源?张银俊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华山一条道”一一从开展性教育抓起。 要做好艾滋病的防治,必须得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源头开始抓起。张银俊说:“成立之初我们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钱、不是房子这些物质性的东西,而是如何接触到防艾性教育的最大群体——青少年”。因国家有严格的教育制度,不会允许一个社会组织随便进入校园开展性教育。面对困境,在顾明远先生的指点帮助下, 张银俊带领团队就先在中国教育学会设立研究课题,通过做课题逐步深入,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了第一个课题,即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用电影课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但在工作推进中,还是碰到很多钉子。张银俊及团队(最初人很少),到处打电话,但基本回复都是“不参加!”询问原因,涉及艾滋病、性教育,太敏感,不便参与。部分校长干脆说:“这样的课题,给钱我们也不参与!”张银俊前后总计打了600多个电话,都是两个字“回绝”。打电话不行,她们就带团队逐一登门拜访。中国有句古语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的做法终于感动了无数拥有爱心的人及相关机构。    

张银俊清楚记得第一家被敲开大门的学校,当时她直接问校长:“如果艾滋病发生在您的孩子身上,您会怎么做?”校长说:“这样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假如呢?”校长陷入了沉思,随后他叫来一位学校工作人员,安排他专门负责与我们对接合作事宜。

中国有部古典名著《道德经》,上面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这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第三步的成功也就接踵而至。预防艾滋病是大事,救助天下孩子是大事,校长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碍于世俗偏见,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钱从哪里来?办公地点在哪里?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起初的钱在张银俊的母亲及大哥的帮助下,自己出钱,自己拿房。随着爱心的不断扩大延续,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不断涌来。第一笔25万元人民币捐赠来自广西的“源安堂”药业;第二笔1000万元人民币捐赠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曹德旺;第三笔2000万元人民币捐赠来自表演艺术家赵本山。随后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她们每年都能筹集近千万元人民币善款,仅仅在腾讯99公益活动几天之内参与人数达到数十万人之多。“众人拾柴火焰高”,青爱基金会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都是众人推动起来的爱心汇集成的力量。

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青爱工程带领团队始终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捐款捐物,开展心理援助。十多年来,青爱工程累计向四川、青海、甘肃等灾区捐赠善款和物资价值5200余万元人民币,援建心联小屋177所(其中在都江堰市、绵竹市学校实现心联小屋全覆盖),培养心理教师200余人,组织开展各类宣讲培训800余场,培训教师10000余人次,受益人群200余万人次,探索出以“建设心联小屋为平台,培养专责老师为重点,心理专家志愿者为帮扶”的心理援助模式,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心理师资队伍。

当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青爱工程发起灾后心理援助“1+1心联行动”十年计划,她们和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一起,选择了30多所学校建立“1+1心联小屋”,对每个学校的专职老师进行培训。 对于志愿者来说,考虑到四川成都大学本身就有志愿者专业,她们在四川成都电子高专又设立了1+1心联行动基地,培训了100多名志愿者,他们也会定期去学校找老师互动,相互沟通。除此之外, 还组织老师们到北京培训,地震给人们造成的创伤,不仅是孩子,也包括这批老师。大地震初期有专家称,“5.12汶川地震后,估计有60-100万人需要长时间的心理援助。”而青爱工程组织的心理援助,不仅专业性强,而且有专业判断和专业评估体系。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老师的技能培养和获得也一样。 

在青爱基金会的关爱活动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很朴实,很动人。

当青爱进入云南后,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山区民众对艾滋病的偏见、误解和恐惧已经逐渐消除,艾滋病感染者的境遇也相应有所好转,家庭自主检测艾滋病增多,也有很多村民主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小西的父母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的心里很难过。在当地人眼里,一个家庭要是有人得了艾滋病,这个家的所有人都抬不起头来,更没有人与他们交往。小西上学的时候,在青爱小屋听到老师讲防艾课,当讲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时,小西趴在桌子上,把老师说的话认真记上以后画了一张画。之后,他把这张画带回家贴在村委会,告诉大家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这些方式传染,他想让爸爸妈妈在村子里可以抬起头来。果然,他这样做的结果赢得了村民的普遍尊重。

还有一位女孩知道父母均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她和父母之间变得很陌生,交流很少,也从不愿意和父母同桌吃饭,更不让父母碰她。亲情和自我保护,她小心翼翼地站到了天平的另一端。学校成立了青爱小屋后,她学习到艾滋病防治知识,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慌,也不会通过一起吃饭、握手、拥抱等方式传播,回家主动和爸爸妈妈拥抱。她重返家庭,一家三口相拥而泣,重归于好。

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听完青爱工程举办的青少年性教育家长课后说:“真的很迫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以前也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现在从哪里下手真的找不到突破口。我用手机录了音,回去以后把它筛选一下,和孩子做交流。”

谈到未来发展愿景,张银俊说,“青爱基金会立下新的志向:护佑全国3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发挥综合效应,为青少年提供更全面的关爱与支持。”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青爱小屋”早已成为传递爱心的坚固堡垒。 通过在学校建立的这一平台,将爱的教育深深植根于大中小学之中,其核心便是“爱”。爱,不仅是人类的道德基石,更是我们世代追求的高尚理想。

从最初支持受艾滋、毒品影响的孩子,到后来关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张银俊发现这些孩子普遍面临母爱缺失的问题。因此,母爱书院应运而生,与“青爱小屋”相辅相成,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创新事业将在更广泛的地区生根发芽,惠及更多家庭。

“母爱书院”是和“青爱小屋”相对应的公益项目。深受童年时期农场生活熏陶的张银俊认为,那是一个充满爱与互助的大家庭。创办母爱书院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教育好母亲来教育好我们的子孙后代。 她渴望将这种有爱的社区精神传承下去,而母爱大学正是这一愿景的引领者:通过培养优秀的女性和母亲,让更多家庭受益,为社会注入更多爱的力量。

青爱基金会前20年已在防艾、性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大力提高“性教育”的受众率和实效性,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效应,探索出一条“阻断”青少年及各年龄段人群免受艾滋病病毒侵害的有效途径与做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防艾模式”。然而,面对新的社会痛点,如出生率下降、离婚率上升、青少年抑郁和犯罪问题,张银俊觉得,必须重新出发,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对外交流方面,青爱基金会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参与多个世界文明对话活动,并亲自主办了两届尼山世界女性论坛。作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机构,青爱基金会有责任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未来,青爱基金会将积极履行联合国赋予的责任和权利,在多个领域广泛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

“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创办一所全人类共享的母爱教育大学——人类母爱大学。这是我将为之奋斗的目标。教育好青少年,首先要教育好他们的母亲。母亲受到良好的教育,要优先于他们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我坚守奉行的人类教育理念。如果说有突破,我希望在这方面做出有突破性的贡献。”

听着张银俊的话语,感受着她的那份激情,记者似乎也感受到了她深耕公益事业二十年的那份坚守,那份责任。

(记者:陶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