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驱报

《华尔街先驱报》白水讯 仓颉造字开华夏文化之先河,杜康造酒始中华酿酒之滥觞,雷公造碗执中国陶瓷之牛耳,蔡伦造纸创世界文明之承载。“四圣文明”源远流长,光前裕后,震古铄今。

4月2日,2025年“同根祭初祖,同心筑梦圆”境外媒体采访团来到渭南市澄城县、白水县,深入探访两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成果,聚焦乡村振兴新实践,向世界传递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来自埃及、罗马尼亚、南非、韩国、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德国、印尼、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涉外中央媒体和陕西省内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活动。

看“乡村振兴“画卷

在澄城海澄果业有限公司,境外媒体采访团实地参观了澄城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当地通过推动苹果种植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使苹果种植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打造澄城3515系列高端苹果品牌,已经成为澄城县农业产业的名片。

郭家庄村,从80年代闻名全省的苹果示范村到如今的“渭北樱桃第一村”,基层党建始终是郭家庄村在时代变迁中勇立潮头的关键。在樱桃种植大棚内,樱桃果实累累,境外媒体记者们纷纷驻足拍摄农户们忙碌采摘的景象。在陕西百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樱桃深加工车间内,在看完樱桃果酒、果脯等产品的生产过程,记者们向企业负责人询问了解了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模式以及农户收益情况。

探“酒祖”酿造之秘

“酒祖”杜康生于白水,白酒酿造始于白水,华夏酒文化源于白水,魏武帝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作为陕西省独具特色的酒文化旅游景观,白水杜康酒厂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酿酒工艺,也吸引了2025年“同根祭初祖,同心筑梦圆”境外媒体陕西行采访团记者们的目光。

视频提供:陕西白水杜康酒厂。

参观白水杜康酒品牌文化展厅,深入了解杜康酒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华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大家走进现代化的酿酒车间,亲眼见证从原料筛选、制曲发酵出酒的整个酿酒过程,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闻酒行,看窖池,进曲房。在成品曲砖房,曲砖一块块整齐排列,记者拿起来一块细嗅,香气扑鼻……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地探访,不仅加深了对中国白酒文化的认识,更被白水杜康所展现出的匠心精神和文化传承所感动。

白水“果”景独好

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苹果看白水。在西农苹果试验站,采访团一行直观感受白水农业产业发展,在品鉴苹果甘甜的同时,也用镜头记录着中国乡村振兴的精彩画面。

default

作为全国最早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上世纪 70 年代发展至今,有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之称的白水县种植面积 达30 万亩,“生态有机绿色”的白水苹果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首选。

迄今为止,白水县拥有涉果企业 127 家、专业合作社 171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57 家,冷藏能力 50 余万吨,年加工能力 70 余万吨、鲜果销量 220 余万吨;品种研发全国领先。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向记者们介绍了自主培育的“瑞雪”“瑞阳”“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苹果新优品种,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白水牌苹果先后被确定为“金砖五国”会议、“十四运”指定用果。

“从传统农业到科技赋能,这里的每一颗果实都凝聚着创新与奋斗,我们将通过报道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面貌。”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孙想录说。

“白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果农收入的主要收入是苹果,苹果作为农民的一个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记者了解到,通过革新栽植管理方式,推广旱地矮化密植高效栽培、老果园技术改造和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有效解决了果农单打独斗,种植产量底、品质不高等困难;依托合作社,开展“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富有白水特色的果园托管模式,引导果农尤其是青年人学农业、学政策,用所学知识解决果园管理困惑和难题,树立起科技富农的决心。

(记者罗胜辉)

发表回复